眼表疾病,眼色素膜病,各种类型的青光眼以及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对小儿各种类...
副主任医师,洛阳新里程医院眼科主任,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大学本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曾在北大医院眼科和...
盯着屏幕的你,是否正经历这些"灵魂拷问":刷短视频时眼睛像撒了辣椒粉?打游戏时仿佛有沙粒在眼皮里翻滚?熬夜追剧后视线像蒙了层雾?这时你是不是本能地摸向那瓶网红眼药水?住手!这个动作可能正在摧毁你的双眼。。
为什么会干眼?有什么症状?
干眼症不是简单的“眼睛缺水”,而是泪膜系统的全面失衡。
健康的眼睛表面覆盖着三层泪膜:
1、油脂层(睑板腺分泌):像保鲜膜锁住水分,防止泪液蒸发
2、水液层(泪腺分泌):含抗菌成分的“营养液”,负责滋润眼球
3、黏蛋白层(结膜杯状细胞分泌):让泪水均匀涂布在眼球表面
当这三层任意一层出问题,就会引发角结膜干燥症——也就是干眼症。
干眼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异物感、灼热感、眼痒、疼痛、眼红、视疲劳、视物模糊以及视力波动等。
这8类人最容易被盯上!
根据门诊数据统计,高危人群TOP8:
1、屏幕党:每天看电子屏>6小时(泪液蒸发速度加快70%)
2、隐形眼镜族:连续佩戴>8小时/周戴>5天(角膜缺氧率↑83%)
3、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下降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患病率是男性2倍)
4、美妆达人:长期画内眼线/贴假睫毛(睑板腺堵塞率↑65%)
5、慢性病患者:糖尿病/类风湿/甲亢患者(神经损伤影响泪腺)
6、药物依赖者:长期用抗抑郁药/降压药/激素类药物(抑制泪液分泌)
7、空调房打工人:湿度<40%的环境持续工作(泪膜破裂时间缩短50%)
8、眼药水滥用者:长期用含防腐剂眼药水(角膜上皮损伤风险↑90%)
如何预防得干眼症?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预防干眼症:
✅保持环境湿润: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
✅改善用眼习惯:减少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的时间。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改善生活方式:保持饮食均衡,多进行锻炼,减少吸烟和饮酒。
分级治疗:给眼睛定制修复方案
轻度干眼(偶发症状):
治疗组合:热敷(早晚各1次)+人工泪液(每天≤4次)+Omega-3补充剂(每天1000mg)
禁忌:停用含薄荷醇的眼药水,避免化浓眼妆
中度干眼(持续不适):
门诊治疗:
✔️ 强脉冲光治疗(IPL):疏通堵塞的睑板腺
✔️ 泪道栓塞术:植入可吸收栓子减少泪液流失
✔️ 自体血清滴眼液:严重角膜损伤时使用
重度干眼(伴视力下降):
联合治疗:
✔️ 夜间佩戴湿房镜(锁住眼部湿度)
✔️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滴眼液):抑制炎症反应
✔️ 唾液腺移植术(终末期患者)
门诊常见Q&A
Q:干眼症会瞎吗?
A:别自己吓自己!只要及时治疗,95%的人不会影响视力。但出现持续眼红、畏光、视力下降,马上去医院!
Q:眼睛干能戴美瞳吗?
A:每周不超过3天,每天<6小时
选择透氧量>24DK/t的美瞳,下午滴1次人工泪液
Q:干眼症能**吗?
A:干眼是一种慢性、多因素的眼表疾病,发病与年龄、生活环境、全身疾病和眼部疾病有关。由于这些原因大多无法完全根除,干眼很难完全**,需要患者接受长期、规律的治疗,且治疗期间病情可能会反复。这并不意味着干眼无法治疗。很多患者因眼部不适、病情反复而产生烦躁、抑郁、焦虑等心理,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过度担心和焦虑反而会加重症状。因此,积极了解干眼相关知识,改善不良用眼习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律治疗,会大大改善病情。
温馨提醒:
你的眼睛值得更好呵护!如果出现持续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
✅ 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
✅ 睑板腺功能评估
早发现、早干预,别让干眼偷走你的清晰视界!
声明:本材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