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内的“镜头”——晶状体,会逐渐变得浑浊,就像蒙上了一层雾。这就是白内障,它是全球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好消息是,现代医学已能通过成熟的手术有效治疗白内障,帮助患者重见清晰世界。
认识“老化的镜头”:
晶状体原本是透明的,负责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图像。白内障就是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聚集,导致透明度下降。年龄老化是最主要原因(老年性白内障)。此外,长期紫外线照射、糖尿病、眼外伤、某些药物(如长期使用激素)、先天因素等也可能导致白内障。
视力下降的信号:
白内障引起的视力下降通常是渐进性、无痛性的:
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或雾气。
在昏暗光线下或夜间视力下降更明显。
看灯光时感觉刺眼、有光晕或星芒。
色彩饱和度下降,看东西发黄或褪色。
有时老花眼症状会“暂时好转”(因为晶状体混浊改变了屈光状态)。
可能出现单眼复视(看一个物体有重影)。
何时考虑手术?
过去常说要等白内障“成熟”再做手术。现代观点认为,当视力下降影响到您的日常生活、工作或兴趣爱好时(例如看不清路牌、阅读困难、驾驶有障碍),就可以与医生讨论手术时机。不必等到完全失明,及早手术更**,视觉恢复效果也更好。医生会根据您的视力情况、对视功能的需求以及眼部整体状况综合评估。
微创手术,焕然“晶”明:
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微切口: 医生在角膜边缘做一个非常小的切口(约2-3毫米)。
乳化吸除: 通过这个切口插入超声波探头,将混浊变硬的晶状体核乳化成微小碎片并吸出。
植入新“镜头”: 将一枚折叠式的人工晶状体(IOL)通过小切口植入原来晶状体的囊袋内,取代其功能。人工晶状体一旦植入,通常终身使用。
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状体有多种类型:
单焦点: 通常设计为看清远处,看近处(如阅读)需要戴老花镜。
多焦点/三焦点/连续视程: 设计为同时看清远、中、近距离,减少对眼镜的依赖,但可能伴随一定程度的视觉干扰(如光晕、眩光),并非所有人都能很好适应。
散光矫正型: 适合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
特殊材料: 如蓝光滤过型等。
选择哪种晶体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您的眼部条件(如角膜、眼底状况)、生活习惯、视觉需求(是否愿意戴眼镜)以及经济因素共同决定。
术后恢复与注意:
手术通常时间短、痛苦小。术后需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抗炎、抗感染),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剧烈运动、污水入眼。大部分患者视力在数天到数周内显著改善。定期复查很重要,以便医生监测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后发性白内障,可通过激光轻松解决)。白内障手术是眼科最成熟、成功率***的手术之一,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上一篇:代谢性白内障:血糖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