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上突然长了个“包”,又红又痛,很多人统称为“针眼”。但在眼科医生眼里,这通常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麦粒肿和霰粒肿。它们的成因、表现和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麦粒肿(针眼)——急性的“细菌感染”
它是什么? 睫毛毛囊或附属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以理解为眼皮上的“疖子”或“痘痘”。
特点:
红、肿、热、痛的典型炎症表现,触痛明显。
通常位置较浅,在眼皮边缘可出现脓点。
可能伴有眼睑皮肤或结膜面明显的肿胀。
怎么办?
热敷:最重要的方法!用洁净温毛巾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消退或加速脓液形成排出。
用药: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如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眼膏)。
切忌挤压!挤压可能使感染向颅内扩散,引发严重后果。
当出现脓头时,可等待其自行破溃排脓,或由医生在无菌操作下切开排脓。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慢性的“管道堵塞”
它是什么? 睑板腺出口堵塞,腺体分泌物排不出,潴留形成的慢性无菌性肉芽肿性炎症。本质是堵塞,而非感染。
特点:
通常不痛,或仅有轻微胀感。
眼睑皮下可摸到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硬结,对应睑结膜面呈暗红色或灰蓝色隆起。
皮肤表面一般不红肿。
如果继发细菌感染,则会表现出类似麦粒肿的红痛症状,称为“感染性霰粒肿”。
怎么办?
热敷+按摩:核心治疗方法。热敷后,用手指朝向睫毛根部的方向轻轻按摩包块,目的是软化堵塞的油脂,促进其排出。对于小的霰粒肿,坚持此方法多可自行吸收。
用药:一般无需抗生素。若伴有感染,可加用抗生素;若肿块较大,医生可能尝试注射少量激素促进其吸收。
手术:对于持续数月不消、较大影响外观或视力的大肿块,可行霰粒肿刮除术。这是一个门诊小手术,在睑结膜面做切口,刮除内容物,术后不留疤痕。
如果眼皮长包反复发作,通常提示睑板腺功能不佳或伴有睑缘炎,应注意睑缘清洁和眼部卫生。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上一篇:老花眼:不是病,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但解决方案已远超想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