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而引起的眼底疾病。
如果把我们的视网膜比作一台照相机的“感光底片”,那么上面的血管就是为底片供应养分的“生命线”。长期的高血糖会持续侵蚀这些细微的血管,导致它们像泡在糖水里的水管一样,逐渐变得脆弱、变形、堵塞甚至破裂,从而造成视网膜缺氧、出血、渗出,最终导致视力不可逆的损伤。
疾病是如何发展的?(分阶段解读)
“糖网”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可能毫无症状,这也是它被称为“沉默杀手”的原因。
1、非增殖期(早期):
此阶段,视网膜血管开始渗漏。小的血管壁像筛子一样渗出液体和脂质,形成“硬性渗出”;或者像气球一样局部膨出,形成“微动脉瘤”。这时患者视力可能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微波动,极易被忽视,但却是干预的黄金窗口。
2、增殖期(晚期):
由于视网膜大面积缺氧,身体会“病急乱投医”,试图长出新的血管(新生血管)来供氧。但这些新生血管极其脆弱、易破,就像劣质的“违章建筑”,它们一旦破裂出血,流入玻璃体,就会导致患者突然眼前一片漆黑,仅存光感。同时,这些血管会伴随纤维增殖膜形成,其收缩会牵拉视网膜,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造成***性失明。
有哪些危险信号需要警惕?
出现以下症状,意味着眼底可能已出现问题,需立即就医:
视物模糊:视力波动,时好时坏。
眼前有黑影:点状、团状或蛛网状的阴影漂浮,且短期内突然增多(可能是玻璃体出血)。
视物变形:看直线变得弯曲。
阅读困难:对比敏感度下降,看不清书本上的字。
色彩变暗:感觉看到的颜色不如以前鲜艳。
晚期:视野中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力严重丧失。
如何诊断与治疗?
诊断: 确诊离不开全面的眼科检查,其中散瞳查眼底是金标准。医生通过放大瞳孔仔细观察视网膜。此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就像给视网膜做“CT”和“血管透视”,能精确评估血管渗漏、缺氧范围和黄斑水肿情况,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核心依据。
治疗: 治疗是系统工程,需多管齐下:
控制原发病:严格稳定血糖、血压和血脂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和前提。
激光治疗:被誉为“金标准”。通过激光光凝封闭渗漏的血管和无灌注区,就像“焊补”漏水的管道,并破坏缺氧区域,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防止病情恶化。
眼内注射:主要注射抗VEGF药物,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消除黄斑水肿,是目前提升和稳定视力的核心手段。
玻璃体切割手术:针对晚期严重的玻璃体出血、增殖膜和视网膜脱离,通过手术清除淤血、剥除增殖膜、复位视网膜,是挽救视功能的***一道防线。
给糖尿病患者的忠告
定期检查,防大于治:确诊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者需每年检查。之后根据医生建议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监测。
管理“三高”就是保护眼睛: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血压、血脂达标,是保护视网膜最有效的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
切勿凭感觉判断:绝不能因为“视力还好”就掉以轻心。等感觉到视力下降时,病情往往已到中晚期,错过了***治疗时机。
总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失明并非糖尿病的必然结局。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良好的全身疾病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限度地保留有用视力,避免走向黑暗。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下一篇:视网膜静脉阻塞:眼睛的“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