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药水是眼科最常用的制剂之一。很多人眼睛一不舒服,比如干涩、发红、痒,就自行去药店购买眼药水使用。然而,眼药水种类繁多,成分各异,针对性极强。滥用、错用眼药水,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伤害眼睛!
误区一:眼睛红就用“去红血丝”眼药水。 这类眼药水(如萘敏维、四氢唑啉等)主要含有血管收缩剂,能暂时收缩结膜血管,让红血丝消退,看似“立竿见影”。但它们治标不治本,无法消除炎症或感染病因。更危险的是,长期频繁使用会产生依赖:一旦停药,血管会反射性扩张,变得更红(反跳性充血),形成恶性循环。其中的防腐剂长期使用也会损伤眼表。
误区二:眼干就依赖网红“清凉型”眼药水。 添加了薄荷脑等成分的眼药水,滴入瞬间感觉清凉刺激,似乎很“舒服”。但这种刺激感可能掩盖了真实的病情,且其中的成分和防腐剂可能对已受损的干涩眼表造成进一步刺激和损伤。真正的干眼症,应使用成分简单、不含或少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进行润滑补充。
误区三:抗生素/激素眼药水随意用。 抗生素眼药水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性、过敏性结膜炎无效。滥用可导致耐药性。含激素的眼药水(名称常带“松”、“龙”等字)消炎效果强,但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自行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眼压升高(激素性青光眼)、白内障、诱发或加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误区四:开封后眼药水用很久。 大部分眼药水(尤其不含防腐剂或特殊包装的单支装)开封后使用期限通常只有4周(具体看说明书)。超过期限,药效降低,且极易被细菌污染,导致眼部感染风险大增。
误区五:眼药水滴在眼球(角膜)中央。 这是错误的!角膜富含神经末梢,非常敏感。直接滴在角膜上会引起刺痛和眨眼反射,导致药液大量流失。正确方法是:头稍后仰,轻拉下眼睑形成小囊,将药水滴入下眼睑结膜囊内(小袋子里),每次1滴足矣。滴后闭眼轻轻按压内眼角(泪囊区)1-2分钟,减少药水经鼻泪管流入鼻腔被全身吸收(尤其对儿童和某些全身用药有禁忌者重要)。
**用药,遵循原则
明确病因再用药: 眼睛不适的原因复杂多样(感染、过敏、干眼、疲劳、青光眼等)。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分泌物多、畏光等症状时,务必先看眼科医生明确诊断,再遵医嘱用药。 切勿自行诊断、随意用药。
***人工泪液缓解干涩: 对于轻中度视疲劳或干眼引起的干涩,优先选择成分接近天然泪液、不含防腐剂或防腐剂毒性低的人工泪液(如独立小支包装的玻璃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按需使用,非长期依赖。
严格遵循用法用量和疗程: 医生处方的眼药水(特别是抗生素、激素、抗青光眼药物),必须严格按医嘱规定的次数、天数使用,不能擅自增减或停用。
注意保存和效期: 眼药水通常需避光、阴凉处(有些需冷藏)保存。仔细阅读说明书,留意开封后使用期限,过期坚决丢弃。
避免多人共用: 防止交叉感染。
眼药水是药,不是普通滴眼液。科学认知,走出误区,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地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护眼治病的功效,避免成为眼睛健康的“隐形杀手”。
重要提示: 本文旨在传播眼健康知识,提高公众认知。文章内容基于当前医学共识,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每个人的眼部情况具有个体差异性。如果您有任何眼部不适、视力变化或健康疑虑,请务必咨询合格的眼科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针对您个人情况的评估和指导。忽视专业建议或延迟诊治可能对视力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