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注意到眼前有半透明的小点、细丝、蛛网或气泡状物飘动,尤其在看向明亮的背景(如白墙、蓝天)时尤为明显?它们随着眼球转动而移动,试图定睛凝视时又溜走了?这就是非常普遍的“飞蚊症”(医学上称“玻璃体混浊”)。
这些飘动的影子并非真的在眼前,而是存在于眼球内部一个叫玻璃体腔的空间里。玻璃体原本是填充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一种透明凝胶状物质,主要由水和少量胶原纤维、透明质酸构成。随着年龄增长(通常在40岁后开始),玻璃体会发生“液化”——从均匀的凝胶状态逐渐变成液体,同时其中的胶原纤维会发生聚集、浓缩、变性,形成不透明的絮状或条索状物。当光线穿过玻璃体投射到视网膜上时,这些混浊物的影子就被我们感知为“飞蚊”。
生理性居多,警惕病理性信号
绝大多数飞蚊症属于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或玻璃体后脱离(即液化的玻璃体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这是衰老的自然过程)。它们虽然可能令人烦恼,但对视力无害,通常也不会持续增多。大脑会逐渐适应,对它们的感知变得不那么明显。
然而,有几种伴随飞蚊症出现的危险信号,需高度警惕,并立即就医:
闪光感: 眼前突然出现闪电样、持续或反复的闪光(尤其在暗处或转动眼球时)。这可能是玻璃体牵拉视网膜造成的刺激信号,提示视网膜裂孔或脱离的风险!
飞蚊数量剧增: 短时间内(几小时到几天)突然出现大量的、密集的新飞蚊,像“下黑雨”或“飘黑雾”。
视野遮挡: 感觉眼前有固定的、像“窗帘”或“阴影”一样的遮挡物从一侧向中央蔓延。这常提示视网膜脱离已发生!
视力突然下降或扭曲。
理性看待,及时排查风险
对于新出现的飞蚊症,尤其是伴随上述任何一个危险信号时,务必尽快(24小时内)到眼科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特别是周边视网膜,以排除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如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引起)或葡萄膜炎等严重问题。这些情况需要紧急处理(如激光封堵裂孔、手术复位视网膜等)以防失明。
若检查后确认是生理性飞蚊症或良性玻璃体后脱离,则无需特殊治疗。重要的是学会与之和平共处,避免过度焦虑,但也要保持警惕,一旦出现新的危险信号,立即复查。目前没有***药物能可靠地消除飞蚊,一些声称“消除飞蚊”的眼药水或保健品效果不确切。极少数情况下,对于严重影响生活的顽固性致密混浊,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但该手术本身也有风险,需严格评估利弊。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