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照镜子发现白眼球上出现了一片鲜红色的血斑,不痛不痒,也没有任何视力影响。这惊悚的一幕就是结膜下出血,它虽然看起来吓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并能自行吸收。
不是“发炎”,是“出血”
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红眼病”(结膜炎)。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结膜炎:是感染或过敏引起的血管扩张,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多、痒或异物感。
结膜下出血:是结膜下的微小血管破裂,血液渗出淤积在结膜和巩膜之间。所以它是一片均匀、边界清楚的鲜红色或暗红色斑块,没有分泌物和其他不适。
为什么会发生?
大部分出血找不到明确原因(自发性)。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
物理因素:剧烈咳嗽、打喷嚏、呕吐、用力排便、搬重物。这些动作会瞬间增加头部静脉压力,导致脆弱的小血管破裂。
眼部摩擦:用力揉眼睛、戴摘隐形眼镜不当。
全身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或活血化瘀的中药,会使出血风险增加。
其他:眼部外伤(即使很轻微)、熬夜、饮酒后。
我需要做什么?
1、无需恐慌:首先告诉自己,这通常不是严重问题,不会影响视力,一般在1-2周内会自行慢慢吸收,颜色由鲜红变为棕黄,***完全消失。
2、停止揉眼:***不要因为担心或好奇而去揉搓眼睛。
3、初步观察:回想一下近期是否有上述诱因。如果您有高血压病史,可以自测一下血压。
4、何时就医:
出血反复发生(同一部位或双眼频繁出血)。
伴有身体其他部位易出血(如皮肤轻易出现瘀斑、牙龈易出血)。
伴有眼睛疼痛、视力下降或大量分泌物。
出血面积巨大,且2周后仍无任何吸收迹象。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需就医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或其它眼部问题。
治疗与预防
无需特殊治疗。早期(48小时内)可适当冷敷收缩血管,后期可温热敷促进吸收。
避免上述诱因:控制好“三高”、避免突然用力、改掉揉眼习惯、**佩戴隐形眼镜。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