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眼白上会长出一块三角形的肉样组织,逐渐向黑眼珠(角膜)中央蔓延,这就是翼状胬肉,俗称“鱼肉”。它并非简单的美容问题,而是一种需要干预的眼表疾病。
元凶是“风”和“光”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紫外线(UV)暴露有极强的相关性。长期户外劳作、生活在日照强烈地区的人群是高发群体。风沙、灰尘等慢性刺激也是诱因。紫外线会引起角膜缘干细胞的损伤,导致结膜组织发生变性、增生,最终纤维血管组织失控生长,侵入角膜。
危害:从视物模糊到眼球运动受限
早期:可能仅有异物感、眼红、对外观造成影响。
进展期:当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瞳孔区时,会引起散光,导致视物模糊变形。
晚期:巨大的胬肉不仅完全遮挡视线,还可能因挛缩牵拉,限制眼球转动,导致复视。
治疗:手术是***方法,但复发是难题
当胬肉引起不适、影响外观或威胁到视功能时,需手术切除。然而,传统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30%-50%,且复发后形态更凶猛,手术更困难。
现代手术的核心:降低复发率
如今的标准术式是 “切除 + 自体结膜移植”:
1、彻底切除:清除胬肉头部、体部及变性组织。
2自体移植:从患者本身上眼睑下方取一小块健康的结膜组织,移植到切除后的缺损区。
为什么? 健康的结膜组织含有正常的角膜缘干细胞,能形成一道有效的“屏障”,阻止胬肉复发。这是大幅降低复发率(至5%以下)的关键。
3、辅助用药:术中或术后短期使用丝裂霉素C(抗代谢药物)或抗VEGF药物,可进一步抑制纤维血管增生。
预防重于治疗
对于高危人群,佩戴能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或宽边帽,是预防翼状胬肉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同时注意避免烟尘环境,减少眼部刺激。
重要提示: 本文旨在传播眼健康知识,提高公众认知。文章内容基于当前医学共识,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每个人的眼部情况具有个体差异性。如果您有任何眼部不适、视力变化或健康疑虑,请务必咨询合格的眼科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针对您个人情况的评估和指导。忽视专业建议或延迟诊治可能对视力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