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全球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但它却常常被误解。许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它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从新生儿到老年人都有可能患病。
什么是白内障?
我们的眼睛内有一个叫做晶状体的透明结构,它就像相机的镜头,负责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使我们能看清物体。任何原因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都称为白内障。简单来说,就是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混浊了。
白内障的成因多样
年龄是最常见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遗传因素也能导致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出生时即存在晶状体混浊。
眼部外伤可能导致晶状体囊膜破裂,引发白内障。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会使糖代谢紊乱,加速白内障形成。长期紫外线暴露也是常见原因,紫外线会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此外,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识别白内障的症状
白内障最典型的症状是渐进性、无痛性的视力下降——视力逐渐下降,不痛不痒。其他症状包括:看东西像蒙了层毛玻璃、颜色变得不鲜艳、晚上看灯有光圈、眩光敏感、偶尔看东西重影,以及需要频繁更换眼镜度数。
治疗:手术是***有效方法
虽然早期白内障可使用药物延缓病情进展,但这些药物无法逆转已形成的混浊。目前治疗白内障***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
主流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通过2-3毫米切口粉碎并吸除混浊晶状体,然后植入人工晶体。飞秒激光辅助的手术则利用激光完成关键步骤,实现更***、微创的操作。
根据患者需求,可选择单焦点、多焦点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选择哪种晶体应结合自己的视力需求、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预防胜于治疗
虽然白内障无法完全预防,但可以延缓其进展速度:
户外活动时,佩戴能防UVA和UVB的墨镜或宽檐帽;
保护眼睛避免受伤,进行某些活动时戴护目镜;
戒烟控酒;
饮食均衡,多吃深绿色蔬菜、坚果、全谷物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定期检查很重要
白内障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定期检查是关键。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40岁以上人群每2-3年检查一次。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
如果发现视力逐渐下降,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进行检查。白内障虽然常见,但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帮助患者重获清晰视界。
声明:本材料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