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到底是什么?
我们眼球内填充着一种透明胶状物,叫做玻璃体。
年轻时,玻璃体像“果冻”一样均匀。
随着年龄增长(尤其40岁后),玻璃体逐渐发生液化(变稀),部分区域变得不均匀,内部还会出现一些微小的混浊物(由浓缩的胶原纤维等组成)。
当光线穿过玻璃体时,这些混浊物的影子就会投射到视网膜上,我们看到的“飞蚊”就是这个影子!
哪些情况会引起飞蚊症?
生理性飞蚊症(最常见): 就是上面说的年龄相关玻璃体液化、混浊。高度近视(近视600度以上)患者,由于眼球更长、玻璃体更易液化,出现得更早、更明显。这种飞蚊症通常数量较少、变化不大,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属于“老化”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病理性飞蚊症(需警惕!):
玻璃体后脱离(PVD): 玻璃体与视网膜分离的过程。常表现为突然出现大量“飞蚊”(如蜘蛛网、环状物)、伴有闪光感(像闪电划过)。虽然大部分PVD是良性的,但少数可能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视网膜裂孔/脱离: 裂孔时可能有飞蚊增多、闪光感;脱离时视野会出现固定黑影遮挡、视力下降。
玻璃体出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导致血液进入玻璃体,表现为大量红色或黑色“飞蚊”、烟雾状遮挡。
葡萄膜炎: 眼内炎症细胞进入玻璃体,引起混浊。
出现飞蚊症怎么办?
先别慌: 大部分是生理性的。
关键观察变化:
飞蚊数量是否突然大量增加?
是否伴有闪光感(尤其在暗处或闭眼时)?
视野是否有固定黑影遮挡?
视力是否明显下降?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以上任何一项变化,必须立即前往眼科急诊! 医生会进行散瞳眼底检查,这是判断飞蚊症性质(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和发现眼底问题的金标准。
生理性飞蚊症如何应对?
适应: 大脑通常会逐渐适应,对这些固定形态的“飞蚊”变得不那么敏感。
避免强光背景: 强光下(如看雪地、晴空)飞蚊更明显,可佩戴太阳镜。
勿过度关注: 越在意可能越觉得明显。
目前没有***药能**有效地消除生理性玻璃体混浊。激光消融术(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适用于极少数严重影响生活的、位置**的、大的混浊物,需由专业医生严格评估风险和获益。
眼前“飞蚊”莫惊慌,生理老化最常见。突然增多伴闪光,固定黑影视力降,立即就医莫拖延! 散瞳查眼底,排除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