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病理性眼压**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眼压升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发展有关。
青光眼的分类有哪些
青光眼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根据病因来分,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发病缓急来分,可分为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根据临床特点来分,可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医生在进行临床诊断时,还可能进行这些分类的组合,如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青光眼,治疗措施并不相同。
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青光眼
①遗传:青光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0%~15%可能会发生青光眼。因此,青光眼患者的直系亲属应加以警惕,并做常规筛查。
②种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在黑种人和白种人中常见;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较为常见(开角型青光眼目前有增多趋势)。
③年龄:青光眼多在50岁以后发病,但开角型青光眼在中青年人群中亦不少见。
④屈光状态:开角型青光眼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人群中多见,闭角型青光眼在远视人群中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开角型青光眼往往表现为潜在的无症状性进行性双侧视野损害,当有临床视觉损害表现时,往往已有广泛的视野缺损。
⑤全身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异常等也可能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如何筛查青光眼
由于很多青光眼早期并没有症状,因此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眼科体检。医生会用检眼镜观察就诊者眼底视神经乳头的情况,通过评估视杯/视神经乳头的比例来判断是否疑似青光眼。若发现这个比例有问题,就需要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视野等,来确定是否为青光眼。
青光眼的诊断和分析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凭借网络信息做自我判断,常常容易“误入歧途”。若怀疑自己为青光眼,应到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做定性、定量的分析,避免误判、误治。
青光眼是怎么“偷走”视力的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由眼压升高而致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视野缺损的疾病,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之一。
其特点是:眼压升高,房角却始终开放,视杯/视神经乳头的比值增大。
本病进展相当缓慢,且患者通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故不易被早期发现,部分患者直到视野明显损害后才就诊。
本病多见于20~60岁的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
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及病程进展的特殊性,导致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
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出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远超正常人群。因此,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是否伴随青光眼。
如何预防青光眼
①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尽早发现眼部病变。
②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避免情绪过激。
③不要在黑暗的环境中久留,不要长时间戴太阳眼镜外出。
④合理用眼,避免过度劳累,如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在黑暗的环境中近距离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如何治疗青光眼
药物治疗 降低眼压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降低眼压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少眼内液体的生成;二是促进眼内液体的排出。各种降眼压药物通过改变眼球结构、减少眼内房水分泌、增加房水引流、脱去玻璃体水分等机制来降低眼压。另外,医生还可能给予一些保护视神经的辅助药物。对于一些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原发病或去除诱因也很重要,如糖尿病、眼缺血、病毒感染、眼内炎症、局部或全身药物作用等。
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无法控制青光眼进展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手术的主要目的同样是增加眼内液体的排出,可通过改变房水引流途径或植入特殊的装置来增加房水引流。另外,对于眼科检查发现眼前房结构狭窄的人群,由于容易患闭角型青光眼,因此建议通过在虹膜周边打激光的方法来增加引流通道,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声明:本材料来自人卫健康仅供科普使用,无意提供任何医疗建议或**具体治疗方案,与您个体疾病状况有关的任何治疗方案或其他医疗相关问题,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